视频来源:
【沙漠中的黑魔法】现实里真实存在的远古科技|锁龙井金字塔特斯拉之间的神秘关联
整理工具:
whisper语音转文字
chatGPT文字组段落
Hello,大家好,我是陀。
在反重力那期视频最后,我们提到使用自然能量的方法会让环境受到破坏,就像电影《魔兽世界》里,魔法是古尔丹的邪能那样,会以生命换力量作为代价。很多同学认为这个脑洞有点大,但陀说过,我们的脑洞都是有依据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现实中真实存在的“魔法”——奇怪的能量。
大多数无线电爱好者在刚接触时,大都会做一个叫做“矿石收音机”的设备,因为它很简单。只需一组天线、调频线圈、一个解码的检波器和一个高阻抗耳机。这就是全部所需的材料。将这些东西拼凑起来后,就能从耳机里听到声音。
当然,你可能没有注意到细节:矿石收音机不需要电源。很多人觉得这并不奇怪,因为电磁波携带能量通过天线,自然能够产生一些电流,从而让耳机发出声音。我们都能理解这一点,但只有一个人公开提出了疑问。
1905年,尼古拉·特斯拉申请了一项名为《通过自然环境传输电能的艺术》专利。从标题可以看出,特斯拉认为电磁波技术不仅限于信息传递,还可以用于能量的传递。在专利的论述中,特斯拉提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在不同地方放置许多电磁波接收器,并设置一个非常特殊的对地放电频率。结果,他惊讶地发现,这些进入地球内部的电磁波不仅被反射出来,而且反射的区域大致固定。特斯拉把能量的出现比喻成地面上的河流,总会汇聚在某个区域。能量似乎与水有相同的特性:朝着阻力最小的地方流动,但同时也摧毁阻力较大的区域。
在特斯拉的自传《我的发明》中,也描述了这段历史。特斯拉有一天在山上漫步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但雨迟迟没有下。直到一道闪电划过,雨才终于落下。特斯拉因此思考,闪电是否像是大雨落下前的“发令枪”。如果他能制造出像自然界一样强大的闪电,是否能够改变整个星球的生存条件?水是生命的关键,而电力可以操纵水。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一生都在研究闪电。
特斯拉认为,地球不仅可以储存能量,还可以使用能量。这个观点虽然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却得到了科学界的认同。1919年,约瑟夫·拉默尔爵士提出假设,地磁的出现与发电机产生的磁场有相似特性。几年后,沃尔特·艾尔萨瑟博士通过观察热熔电离物质时的磁场现象,肯定了拉默尔的假设,提出地磁是地球核心熔融物质运动的结果,这被称为“地球发动机理论”。
这个理论的原理很简单:导体中出现电流后会产生磁场,同样,带电等离子体的定向流动也会产生磁场。但这里出现了另一个关键问题:地球核心运动的能量从何而来?答案是太阳。太阳为地球核心提供了能量,地球捕获太阳能量的方式通过地磁。然而,这里出现了一个悖论:地球在诞生时就拥有地磁,还是因为太阳能量的作用才产生地磁?
这个问题与人类起源有关。如果行星在诞生时就拥有地磁系统,那人类的出现可能只是巧合;如果地磁系统是后来形成的,可能意味着被设计的可能。
太阳是一个大型核聚变反应堆,内部有无数被称为对流单元的部分。当这些等离子体流动时,会创造出巨大的磁场环境,超过某个强度后,磁场超出太阳表面,并抛出大量等离子体,这就是太阳黑子的形成过程。这一发“等离子炮”在18小时内击中地球,但由于地磁防护,我们几乎无法感受到地球受到了猛烈的粒子辐射。
奇怪的是,地磁同时从太阳风暴中获取能量。每当地磁带着高能粒子撞击高空大气层时,极光现象就会出现。但实际上,问题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2013年,科罗拉多大学的太阳物理学家乔治·寇普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地磁每次捕获的能量大约是地球自身能量的2500倍,包含地心辐射能和大气中的所有能量总和。也就是说,极光只是地球捕获太阳能量的一小部分。太阳影响地球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至今未被科学界完全承认。
2014年,皮尔斯·克尔宾教授提出类似观点,但遭到联合国气象组织的拒绝。克尔宾教授认为,现行的气温预测模型并不准确,太阳和地球的电气特性变化才是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授的观点虽然没有得到气象组织的认可,但在许多科学组织以及NASA的官网上,都提到太阳的周期运动与海平面上升、温度升高,甚至地震等自然现象相关。如果电气特性是气候或自然活动的主要驱动力,那也意味着特斯拉的观点是正确的——人类可以掌控自然之力。虽然这个猜测听起来太疯狂,但现实往往比想象更为疯狂。
美国原子物理学家伯纳德·伊斯特兰德在1985年1月10日申请了一项专利,名为《用于改变地球大气层、电离层或磁层区域的方法和装置》。他认为我们可以模仿太阳风暴,用强大的电磁波来加热高空大气,改变电离层的状态。在专利的潜在应用中,伊斯特兰德描述了几种可能的用途:
- 破坏通讯系统,包括导弹的导航系统。简单来说,电磁波沿直线传播,而地球是个球体,理论上电磁波的传播距离有限。然而,马肯宁第一次发送的电磁波跨越了太平洋,科学家发现电磁波是经过高空电离层反射才到达太平洋的对岸。因此,如今的雷达系统包括了卫星中继和电离层反射等技术。
- 通过加热电离层,改变上层大气温度,制造出人工温度羽流。上下大气层形成特定羽流后,通常会引发台风、暴雨、龙卷风等极端天气。
- 死光武器。如果能让电离层形成类似放大镜的形状,会产生透镜效应,聚焦更多太阳辐射,用于军事用途。
- 通过改变舒曼共振,影响人类行为模式。改变电离层也是改变舒曼共振的主要方法,用某种特殊频率的电磁波可能会影响人类的行为。
这些潜在应用方向几乎都与军事有关。美国防部在导弹专家西蒙·拉默的建议下,设立了高频主动极光研究计划(HAARP)。这个项目的目的是用高频电磁波人工操控高空电离层。然而,HAARP计划被视为阴谋论的原因之一是其功率远低于预期。项目原计划要求输出功率达到100GW,但实际上建成的设备最大输出功率只有3.8MW。与太阳每平方米输出1367W相比,HAARP功率几乎微不足道。
尽管HAARP计划目前并未武器化,但它表明高空电离层在某些激进科学家眼中是控制地球气候的关键因素。随着对电离层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更多难以理解的关联。日本作为研究地质灾害的积极国家,发现了电离层活动与地震之间的关系。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前苏联发射的电离层观测卫星数据,证实了这个假设,电离层对地震预测的准确度要远高于传统模式。比较了整整五年的观测数据后,发现地震活动必然伴随着电离层异常。
插一句,有小伙伴在后台问舟山红光事件的说法,其实从今天的故事中可以得出一些思路:大气中的异常发光现象应追溯到电离层。这些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暂且不讨论,有兴趣的可以查阅《竹书纪年》等古籍中的极光事件,中国对极光现象的记载也不少。
电离层的研究目前主要为军事用途,但玄学中,几乎每个教派都讨论过来自天空的能量对人体的影响,特别是密宗。
墨西哥自由学者基斯道曼曾在藏地生活多年,接触到许多特别的事。在他的传记《山法》中,他描述了许多僧侣或信徒之所以视某些雪山或溪谷为圣地,是因为他们相信在特定时间,这些地方会反射或聚焦来自天空的能量,这些能量对人体有益,甚至能帮助人类开发出潜能,比如不怕寒冷、控制心跳等。
书中还提到,这些圣地与特斯拉的能量观点一致,认为地球上的某些区域会聚集能量。在道家“福地洞天”的概念中也是如此。许多人坚信,能量的分布有某种神秘规律。
人类总习惯以人本位的思维看待世界,认为一切都应为我们服务。但这种观点的潜在逻辑是将人类与自然割裂开来。实际上,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存在内在联系。比如银河系中的星系、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受彼此的规律影响。于是,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单细胞生物是如何进化成多细胞生物的?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单细胞结合在一起?
幸运的是,科学家找到了一些线索。他们在栉水母的细胞基底膜上发现了一种名为四型胶原蛋白的物质,这被认为是单细胞生物向多细胞进化的关键。这种蛋白像纵横交错的藤蔓,支撑细胞的形状,还具备光学特性。通过光子交流,细胞之间能够传递信息。这让我们明白,无论多复杂的生物体,最终都是由简单个体通过光、电磁等形式的能量结合在一起。
从宇宙的星体到细胞或原子,万物都是如此。而医学中,人体是一个庞大的生化系统。任何疾病都是系统性问题,癌症等疾病并非简单的物理故障,而是整个系统失调的结果。我们对人体的理解依然不够完整,比如情绪问题会影响生理健康,这一点医学至今无法完全解释。似乎在人体内,除了生物系统之外,还有一个未被发现的能量系统在起作用,而这两个系统并非独立的。
在现存的医学理论中,只有中医的经络理论,即《奇经八脉》对这一现象有具体描述。古代西方医学和印度医学没有成为学科保留下来,而中医则是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医学体系。这一点是多数人认可的。
古代中医的概念和今天的科学中医不同。早期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使他们认为疾病是某种邪魔侵入人体后导致的。在宗教尚未形成体系的年代,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相信超自然力量可以治愈疾病,这被称为巫医医学模式。公元前460年左右,一些自然哲学家提出新的见解:人体与自然有神秘连接,具有相同的阴阳五行变化。
于是,中国出现了《黄帝内经》,西方则有希波克拉底提出的四种体液理论,用冷热、干湿四种状态描述人体健康。这一阶段的医学被称为自然哲学医学模式,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模式。
到了16到18世纪,文艺复兴推动了西方的解剖学发展,但当时的医学仍然包含玄学成分。炼金术士维萨里和帕拉塞尔苏斯就是医学与玄学结合的典型代表。机械论后来取代了玄学,成为主导医学发展的思维方式。法国医生拉马特利提出“人是机械”,这为现代西医奠定了基础。
同一时期,中国中医并未受到工业化冲击,依然沿着自然哲学的路径发展,提出了传染病防控、养生、预防、药理等新理论。这一时期被称为医学的机械论模式,西医和中医也从此分道扬镳。
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由于天花、肺结核等疾病的肆虐,西医迎来了新的发展。爱德华·詹纳推广牛痘疫苗后,全球意识到某些疾病是由微生物引发的,而非人体器官的机械故障。显微镜等新技术的发明使现代医学逐渐成型。
然而,现代社会的环境压力、精神压力等问题导致了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精神疾病等与微生物无关的疾病。这些问题难倒了许多医学家。1977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恩格尔发表了一篇名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论文,指出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需求,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从生物、心理到社会的全新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正在朝着整体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与传统中医所坚持的自然哲学道路不谋而合。医学正在从局部视角转向系统化视角,这也是陀之前在评论区提到医学正在朝“玄学”发展的原因。虽然用玄学来解释人体或病理问题显得晦涩难懂,但现代医学逐渐认识到:人体内除了生物系统之外,还有一个能量系统在起作用。
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这一观点相符。曾有人将经络看作是未被发现的神经系统,因为人体的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相通,类似周围神经系统。然而,奇经八脉与脏腑没有直接联系,且中医还提到五脏之外的“奇桓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子宫卵巢)。其中,髓相当于神经系统的概念,古代中医认为大脑是“髓海”,即脊髓的积聚之处。因此,经络并不是神经系统的替代物。
在《黄帝内经》中描述,奇经八脉不与脏腑相连,除了任脉和督脉外,其他经络不具备腧穴功能。任脉和督脉分别被称为阴脉和阳脉之海,它们掌控着人体能量和生理系统的运作。中医的经络理论与特斯拉提出的能量系统有相似之处:能量像河流一样在人体内流动,经络就像一棵树,能量通过腧穴传递到身体的每个角落。
特斯拉在无线输电实验中发现,能量如同水流,有河道,也有汇聚点,这与经络系统的运行规律十分相似。古人发现地表能量和人体经络可能是同一种技术,而风水堪舆使用的方法是断方位和星象,寻找能量最集中的地方。
在反重力视频中,我们介绍过,不同星象组合会创造出不同的重力场,进而改变物质状态。瑞士巨头公司维莱达在1980年代开启了一项医学实验,观察星象对金属盐溶液的影响,结果发现星象组合确实能够改变金属盐溶液的浓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克里斯科效应”。
生物细胞需要金属离子维持渗透压和平衡状态,比如人类肾脏中含有大量铜离子,而铜对应的是金星。在希腊神话中,金星被视为生育之神。这些现象说明,古人或许真的理解自然界中的能量,并根据这些能量建造了金字塔、锁龙井等设备。
我们在视频中曾提到,假设古人理解能量,那么问题是,他们用这些能量做什么?我们通过观察等离子球实验发现,不同介质和传播方式会改变能量的表现形式。能量像等离子体一样,从源头向外辐射,只有当接触到使用能量的物体时,能量才会聚集。
人体的经络、穴位,地球的龙脉,似乎也是同一模型。人体和地表的能量源通过放射性的能量丝传递,能量聚焦在某些穴位或龙脉上,表现出特定的能量点。
这些能量系统的控制与星象、方位密切相关。不同星象组合向地球传递能量,这些能量通过能量丝聚焦于地表。风水师只需找到最强的能量方位,就能发现龙脉或经络的位置。
这种猜测是否有依据呢?其实有,但不易察觉。故宫博物院的馆藏资料中,保存了许多古代建筑的完整施工记录。施工包括十大工种:瓦、木、渣、石、土、油漆、彩画、糊等,这些是建筑部分。而设计部分的核心成员则被称为阴阳材宅风水师。这些风水师的设计流程非常详细:他们先观星象,找到与天象呼应最强的区域,然后堪察风水,确定适合的建筑方位,再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设计建筑。建筑中的木材、金属钉子、陀案符文,甚至镇守星宫的石兽,都与星象相关。
如果将这些设计仅视为文化传统,可能没有太多特别之处。但如此巨大的设计成本和工程投入,真的只是因为文化吗?还是这些建筑反映了古人对天地能量的理解?
如同我们之前介绍的医学发展历程一样,西方世界也曾经历过自然哲学的思维阶段。在西方,类似中国的龙脉学说,一些学者也相信某些建筑的位置并非随机,而是遵循某种神秘的规则。有人将这些古建筑连线后,称之为地脉。但显然,西方的风水堪舆术几乎已经消失,只有少数新教文献中有所记载。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可能正是古人使用能量设备的体现。通过将建筑分门别类,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一点:寺庙、山神庙、献祭用的塔楼、国外的教堂、各地的金字塔、方尖碑、墓碑,甚至是“锁龙井”这样的地下建筑。这些建筑都有严格的建造标准,但它们并非用来居住,除了教堂、寺庙这些具有宗教意义的建筑之外,其他建筑几乎没有现代意义。
比如锁龙井,这类建筑既没有人供奉,也没有什么相关的习俗,但它为什么会存在呢?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北京锁龙井的故事,认为它是个孤例,但实际上全国各地有许多类似的“锁龙井”。比如河南禹州的“禹王锁蛟井”、山东济南的“舜井”、吉林龙潭山的“旧水潭”、云南的“古幢经纬”和重庆的“锁龙柱”等等。
这些井口都有巨大的铁链深入地下,井内常传出铁链碰撞声和恐怖的怒吼声,水里散发出特殊的腥臭味。这些传说结合在一起,仿佛描述了某种类似“电池”的功能。英格兰有一座奇特的电池山,利用抽水储能系统解决能源浪费问题。这个项目的另一部分涉及铁氧电池,当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会生成铁锈并释放电子(放电),反之,铁锈在获得电子后会恢复成单质铁(充电)。
有趣的是,中国古代武当山的“雷火炼金殿”也运用了类似原理。雷击相当于为金殿充电,金殿缓慢生锈则相当于放电。古人对能量的理解远超现代人,他们不仅能将储能过程运用于建筑上,甚至可以利用地下水流发电。这与凯尔文的滴水发电机原理相同——通过水产生静电。
“锁龙井”从储能到发电,都符合现代电气理论。古代人似乎真的掌握了一种能够操控自然界能量的方法,这回到了我们最初的问题:古人与今天的HAARP科学家一样,发现了能量与自然之间的神秘联系。
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在约5000年前还不是荒漠,而是一片绿洲。直到大约公元前4500年左右,气候突变迅速将这片地区变为沙漠。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认为这种变化与地球每两万年的轨道变化有关,而地质学家也证实,地球在大约公元前6500年至4500年间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非自然演变,导致河流迅速干涸,古老的金字塔文明也因此消失。
然而,考古学家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发现了一个干涸的湖泊,推测该湖泊曾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湖。根据古希腊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该地区曾是水土丰沃的地方,且有一个巨大的内陆湖泊。2015年,科学家在毛里塔尼亚的沙漠里找到了许多干枯的河床,与希罗多德所绘的地图能对得上。这里显然曾发生过一次与水有关的重大事件。
插一句,希罗多德的这幅地图让人联想到《山海经》中的描述。山海经提到昆仑墟东南方有两个流沙中的国家,类似于希罗多德地图上标记的荒漠区域。这也许是古代传说与现实的一次奇妙交汇。
如果金字塔文明和大禹治水使用了同一种技术,那么这种技术可能是什么呢?答案可能与金字塔有关。1986年,澳大利亚发布了一份潜水安全指南,描述了地下暗河竖井的结构。全世界的地下暗河探险者发现,这些竖井呈现类似金字塔的结构。因此,我们可以推测“锁龙井”也是同样的结构,并部署了一套既能发电又能储电的设备。
在撒哈拉沙漠中,考古学家还发现了许多小型金字塔,这些遗迹远离埃及,表明约5000年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都有与金字塔相关的技术。而胡夫金字塔下也有一个入口通向地下暗河,它同样建有一套发电储电系统。
早在1750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发现导体表面分布的电流不均匀,尖锐部分的电荷密度高于平坦表面。科学家们测量金字塔的电荷与磁力分布后得出结论:电离层产生的电场会以每100伏向地面衰减,金字塔的高度使其塔尖拥有14600伏的电势差。这意味着金字塔定期向高空放电,类似HAARP项目影响电离层的原理。
特斯拉的金字塔线圈在沃登克里夫塔顶部以球形天线的形式展现,塔下还有一根深入地下河的导体。似乎从金字塔文明到中国的锁龙井,再到特斯拉的技术,他们都认为对高空电离层施加影响,可以获得操控自然的能力。
然而,问题仍然存在:什么样的能量对应什么样的自然现象?特斯拉给出的建议是理解振动与频率,以及探索“369”的奥秘。特斯拉的说法似乎像玄学家,但中国古代的五行学术与特斯拉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黄帝内经》描述,气分阴阳后,会产生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它们并不是真实的物质,而是五种状态或过程。正是五行的相生相克,维持了自然界的平衡。
在神话中,大禹治水时,上天传授给他九种大法,第一种就是五行。《尚书·洪范》中记载了这一点。理解五行,似乎能帮助我们理解特斯拉的隐喻:自然现象总在变化,只有最本质的规律在起作用。
这也回到了我们最初的问题:宇宙中的星系、行星、地球月亮之间,甚至自然现象,似乎都存在某种神秘的关联。古人是如何发现这些规律的?他们不仅能够根据这些规律建造金字塔、锁龙井,甚至还可能掌控自然的力量。更为神秘的是,拥有这种自然之力的金字塔文明,为什么会伴随着全球气候巨变而一夜之间消失?
在神学中认为,金字塔文明的消失与人类进化有关。但这是下一期的故事了。
好了,感谢大家,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