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非生物起源的其他经验性的证据:
经验证据有七种主要类型。
1 ,石油储层,包括各种气态形式,如甲烷和乙烷,经常在延伸数百甚至数千公里的长线或弧形地理格局中发现。
印度尼西亚岛屿星罗棋布的弧形也许是最好的例子。这些线性模式更多地与地壳深层和大规模的结构特征相关,而不是与沉积矿床的小规模拼凑而成。元素周期表的发明者、俄罗斯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Dmitry Mendeleyev) 注意到了 1870 年代碳氢化合物的大规模出现模式,许多新信息极大地证实了这一论点。
2,已发现的石油矿床遵循所谓的库德里亚夫采夫规则:
富含碳氢化合物的区域往往在所有较低层都富含碳氢化合物,对应于完全不同的地质时代,并向下延伸到结晶基底。二十世纪初俄罗斯伟大的石油地质学家 N. A. Koudryavtsev 引用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例子,清楚地表明了这种深度效应,许多后来的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也这样做了。即使钻探已经穿透沉积地层并进入基岩,碳氢化合物也不会耗尽。石油矿床在气候、植被上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碳氢化合物流体是从下方向上侵入一个区域,而非在数千万年的时间间隔内逐渐从地表向下沉积产的。
3,超量甲烷
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甲烷,而这些地方不可能用生物原因解释其存在,或者生物沉积物似乎不足以解释甲烷资源的规模和范围。这些异常地点包括大洋裂谷(缺乏任何大量沉积物);此外,已发现大量甲烷水合物覆盖海底的大片区域。多年冻土中也大量存在甲烷水合物。它们的广泛分布表明,地壳的许多或大部分区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释放出一些甲烷,足以使这些冰稳定的任何区域饱和。
4,大面积的碳氢化合物矿床通常表现出共同的化学特征,无论其发现地层的成分或地质年龄如何。
比如中东一代。例如,可以在一些次要成分的丰度比中看到这种化学“特征”,例如携带的某些金属的痕迹。因此,对石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通常可以确定其起源的大致区域,即使该地区的石油可能来自多种地质构造。
5,储备自动补充
正如许多观察家所指出的,许多碳氢化合物储层似乎在被用于商业生产的过程中得到补充。石油储层似乎会自行补充的现象已被广泛报道,特别是在中东和美国墨西哥湾沿岸。
6、大量碳酸盐岩的分布
上地壳及其内部碳原子的同位素组成与大多数埋藏碳氢化合物的地表生物起源理论相矛盾。
7,氦气与碳氢化合物有很强的联系。
这种关联如此之强,以至于世界上所有的商业氦气生产都来自石油和天然气井,而含油地区的氦气浓度往往比邻近地区高一百倍。即使在农民水井的较浅深度,氦气和甲烷浓度的测量也显示出密切的关系。另外氦气嗅探有助于探测油气田。
氦气从何而来?为什么它与碳氢化合物的联系如此紧密?在岩石中,氦主要是在铀和钍的放射性衰变中产生的。已经观察到氦丰度的区域模式,其中当前的氦含量远远高于沉积物从其放射性成分总量中可能产生的含量。
碳氢化合物的数量越多,碳氢化合物在到达外地壳和地表之前必须流经的孔隙空间的总长度就越大。这种流体必须经过的岩石越多,沿途收集放射性衍生氦原子的机会就越多。因此,气体中的氦浓度可以用作该气体来自的深度的粗略指示。
唯一能够将氦气带入碳氢化合物区域的行为是岩石中广泛产生的氦气被本身形成碳氢化合物储层的气体席卷到很远的深度。
地球深层气体理论确实仅通过氦携带就变得令人信服,